右五为陈铮
近日,第三届温州医科大学“十大杰出青年”揭晓,公共卫生学院教师陈铮入选,并在4月28日晚上举行的温州医科大学2025年五四表彰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在“减污降碳”战略的科研赛道上,他将材料科学与微生物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的“光电-半导体材料-活菌复合材料”的耦合技术体系,为金属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治理提供了解决方案,公开6项核心专利。他已先后主持国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15项,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术坐标系:已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在合成生物学开展的研究先后获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及《Chemical Review》专题评述;在菌种胞外电子传递调控的优化策略取得一定突破,成果先后被《ISME》与《Angew Chem Int Edit》等所引用报道,2篇研究论文入选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并参与编写国际水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发起的英文专著1部;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及温州市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环境资源专委会会员、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协会农业与环境专委会常务委员等身份,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发出“温医声音”。
这位“斜杠青年”将艺术思维注入科研育人,开创“润心启智”跨学科培养模式——在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中寻找大用,强化学生的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的双轨培养。已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中,7人获国家奖学金及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及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取得佳绩,并助力多名学子在圆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及CSC公派深造的升学之路上托举铺路。
从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到获温州市环境科学技术“一等奖”,从校“优青”培育工程到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环境资源专委会委员,他用跨界智慧诠释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开启科学与艺术的对话维度:让实验室器皿与料理厨具跨界碰撞,让光谱/色谱的实验数据与油画构图配色产生催化反应,让微生物电子传递的律动轨迹与美声咏叹调协奏交融。“让科学可感知,让艺术有深度”是他不变的探索追求!